https://udn.com/news/story/7326/5424412
這篇新聞講出了許多結構性的問題,難怪要匿名。
台灣的假合作社制度,在國外當然也有合作社這種制度,由農民團體共同組合成的產銷團體。但在台灣就形成一個非常畸形的制度,合作社是一個人民團體,但卻又不像協會那種人民團體而是可以經營商業往來的人民團體。雖然大部分是號稱合作社,但又往往人頭居多,實際還是掌握在單一家族手裡,形成了法理上在中央歸內政部管,在地方歸社會局管(雲林線歸農業處),而業務上卻都跟農業相關,領的是農糧署補助的人民團體,會有這樣的怪情況,當然是農糧署奇怪的政策而導致的。
台灣真正是由農民共同掌握,共同運銷的合作社,以我跑了那麼多合作社來看,我知道的不到三個。
以青松來講,雖然號稱是生產合作社,但實際上全部都是控制在呂家手裡,所以當要搞鬼的時候,根本沒辦法擋。
青松是今年大型社廠倒閉的第二起,第一家是做高麗菜跟青花菜的,現在在西螺果菜市場已經懸賞超過三百萬要買他在哪邊的消息。
第三間現在謠傳是名稱裡面有某種雜糧的合作社或是名字裡面某個字跟知名汽車品牌一樣的合作社,這些接連的骨牌效應讓今年的蔬果包裝場經營相當困難也導致部分產農一直遇到跳票的問題。
以農產運銷的角度來講,這些合作社就是向農民收購包裝後分銷到各地的角色,就是一般人認知的大盤商,往往也被當成菜蟲的角色。
如果真的有辦法任意剝削農民當菜蟲,何苦會做到倒閉呢?
唉,輔導,扶倒,傻傻分不清楚。